1例以膝关节起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误诊误治3年的教训
1例以左膝关节肿胀、疼痛、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(AS)患者于外院被误诊为关节结核,应用多种方案抗结核治疗3年仍不见效,最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AS,予以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。笔者对本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,并论述总结其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,旨为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AS的临床重视程度及诊断治疗水平。
一、病例
患者,男,24岁。因左膝关节反复肿痛5年、下腰痛1年,2003年11月于我院就诊。患者5年前开始左膝关节反复肿胀、疼痛,活动时明显。4年前发现左腿肌肉萎缩,行走无力,上楼时明显。3年前于外院骨科就诊,查体腰椎轻叩痛,左膝关节肿胀,活动轻度受限,左下肢从大腿根部至足部肌肉萎缩。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、电解质、肌酶谱、血脂、脑脊液均正常,血沉40mm/h,左膝关节腔内抽出淡黄色关节液75ml送检示蛋白62.9g/L。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异常,左膝关节X线片示滑膜肥厚,髌上囊肿胀,骨质未见破坏。左胫前肌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。诊断为左膝关节结核、周围神经炎。
患者于外院骨科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镜滑膜切除术,术后给予9HRES方案抗结核治疗以及B族维生素治疗,并间断抽出关节液。治疗9个月后左膝关节仍肿胀、疼痛,且积液明显。患者再次于外院骨科复诊,复查左膝关节X线片示左股骨外上髁见条带状高密度影,多系韧带钙化,左膝关节各构成骨骨质未见异常。考虑为抗结核药出现原发性耐药,调整为DZ1321fh方案继续抗结核治疗,但左膝关节肿痛仍时轻时重。
患者1年前感下腰痛,不能平卧,白天夜间均可出现疼痛。家族史无特殊。于我院查体跛行,行走稍前倾,弯腰指地距>4cm,平卧位时双膝稍屈曲,腘窝不能贴近床面,左侧4字试验阳性,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无叩痛。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、血常规均正常,HLA-B27阳性,类风湿因子阴性,C反应蛋白76.9mg/L,抗O 125IU/ml。CT片示左侧骶髂关节炎。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(AS),给予柳氮磺吡啶起始剂量0.25g/次、3次/日,后增至1.0g/次、2次/日长期维持,联合芬必得0.3g/次、2次/日,辅以小苏打,并定期随访复査肝肾功能、血常规。治疗4周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。随访2年,患者目前病情稳定,左膝关节肿痛和下腰痛缓解,体态正常,行动自如,复查肝肾功能、血常规均正常。
二、讨论
1、AS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:
强直性脊柱炎(AS)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原型病,是以中轴、外周关节以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,可累及内脏及其他器官组织的一种全身性疾病,为临床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。AS多见于男性青少年,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。本病的早期症状通常为腰骶部疼痛及不适、晨僵等,其中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如髋、膝、踝炎症为首发症状,常呈非对称性、反复发作与缓解。AS患者中伴发神经肌肉症状如下肢麻木、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等也不少见。
2、AS的临床诊断标准:
AS的临床诊断目前常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,其内容包括:
临床标准①:下腰背痛持续至少3个月,疼痛活动后改善,但休息不减轻;
临床标准②: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均受限;
临床标准③:胸廓活动度小于相同年龄、性别的正常人;
放射学标准④:双侧骶髂关节炎2~4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~4级。
如患者符合临床标准①~③中的任何1项并符合放射学标准④,即可确诊为AS。
如患者符合上述3项临床标准但不符合放射学标准,或不符合任何1项临床标准但符合放射学标准,则可能为AS。
3、本例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:
本例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主要包括:
①接诊医师临床思路狭窄,首诊即发现腰椎叩击痛,但未作进一步追踪检查;
②没有确切的结核依据,患者胸片正常,关节镜检查未发现干酪样坏死或结核结节,也未作结核菌素PPD皮试,就主观臆断地诊断为关节结核;
③患者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9个月仍无效,且病变关节X线片示骨质未见异常,就主观片面的认为抗结核药出现原发性耐药,却丝毫未怀疑自身诊断是否有误;
④主观责任心不够。
三、小结
通过本例AS患者误诊误治3年的教训,我们体会到临床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,当常规治疗与患者的临床反应相冲突时,医者应广开思路进行追踪,以便及时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,才能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。
本文作者为四川省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汪桂花。
参考文献:略
强友如有疑问,请在评论区留言。或扫描站点二维码,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