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年期起病与成人期起病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比较

本研究共收集576例强直性脊柱炎(AS)患者的临床资料,其中165例幼年期起病,411例成人期起病,对比分析这两种患者在AS起病方式、临床表现、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异同。结果显示,幼年期起病AS多以外周关节症状起病,而成人期起病AS多以腰骶部症状起病;幼年期起病AS髋关节受累比例(69.1%)明显高于成人期起病AS(30.9%);幼年期起病AS脊柱受累比例(37.0%)明显低于成人期起病AS(64.2%);幼年期起病AS眼炎发生率(4.9%)明显低于成人期起病AS(11.4%);幼年期起病AS髋骨骨密度明显低于成人期起病AS。

由此可见,幼年期起病AS多以外周关节症状起病,髋关节受累常见,而成人期起病AS多以腰骶部症状起病,脊柱受累多见;幼年期起病AS并发眼炎的发生率低于成人期起病AS,但髋骨部位的骨密度降低程度较成人期起病AS更严重。临床医生需关注幼年期起病AS和成人期起病AS的差异性,以利于AS的早期诊断、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。

正文

脊柱关节病(SpA)是一类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,包括强直性脊柱炎(AS)、反应性关节炎(ReA)、银屑病关节炎(PsA)、炎性肠病关节炎(IBD)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炎(uSpA)。作为脊柱关节病原型的AS起病高峰年龄在20~30岁,但也可以于幼年期起病,起病年龄在16岁及以下称为幼年期起病AS(JAS),起病年龄在16岁以上的称为成人期起病AS(AAS)。

有报道,幼年期起病AS患者大约占全部AS患者的13%左右,故幼年期起病AS并不少见。此外,尽管幼年期起病AS病情大多会迁延至成人期,且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最终都有着共同的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,但是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在临床表现、早期X线表现及功能预后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。因此,幼年期起病AS患者按照成人期起病AS的诊断标准难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,而一旦延误诊治则会严重影响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预后和成年后的生活质量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幼年期起病与成人期起病的AS患者这两种临床类型的异同,拟为幼年期起病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,现报告如下。

一、患者基本特征

2012~2013年度于我院风湿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AS患者共576例,其中起病年龄≤16岁的幼年期起病AS患者165例(28.7%),起病年龄>16岁的成人期起病AS患者411例(71.3%)。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诊断标准,并完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肝、肾疾病和血液、内分泌系统疾病者,各种传染性疾病者。

二、研究方法

收集576例AS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,分为幼年期起病AS组和成人期起病AS组,详细记录其性别、起病年龄、家族史、首发症状、病程中受累关节、有无眼炎/附着点炎、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的时间(延误诊断时间)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随访情况;对于非中轴关节症状起病的患者,记录其从首发症状到出现中轴关节受累症状的时间;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(DEXA)检测髋骨、股骨颈和腰椎3个部位的骨密度。

三、统计方法

使用SPSS 20.0软件包处理数据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̅±s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;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(下四分位数、上四分位数)表示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。P<0.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四、结果

1、两组AS患者的性别差异:

幼年期起病AS组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期起病AS组(P<0.01),详见下表。

2、两组AS患者的家族史差异:

两组AS患者中有家族史者比例予以对比,两者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,详见下表。

3、两组AS患者的HLA-B27阳性率差异:

两组AS患者的HLA-B27阳性率予以对比,两者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,详见下表。

4、两组AS患者的延误诊断时间差异:

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最终确诊的平均时间,明显长于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(P<0.01);而且幼年期起病AS组中的非中轴关节症状起病者,从首发症状到出现中轴关节受累症状的平均时间,也明显长于成人期起病AS组中的非中轴关节症状起病者(P<0.001),详见下表。

5、两组AS患者的首发症状差异:

在首发症状上,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多以外周关节症状起病,而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多以中轴关节症状起病,详见下表。

6、两组AS患者的受累部位差异:

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出现髋关节、膝关节受累的几率及肌腱端炎的发生率,明显高于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(P<0.001);但其骶髂关节、脊柱、颈椎受累的几率及眼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(P<0.05);而腊样指(趾)的发生率予以对比,两组A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,详见下表。

7、两组AS患者的骨密度差异:

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髋骨部位骨密度降低程度,较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更严重;而股骨腰椎部位骨密度的降低程度予以对比,两组A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(P>0.05),详见下表。

8、两组A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:

影像学检查方面,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的脊柱受累多表现为脊柱骨质疏松、椎小关节模糊,而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的脊柱受累多表现为脊柱骨质硬化、骨赘增生形成骨桥、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。

五、讨论

1、幼年期起病SpA(JSpA):

幼年期起病SpA(JSpA)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的一大类,指以中轴、外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,其起病年龄不超过16岁,由一组表现各异的疾病或综合征组成,且与HLA-B27基因强相关。JSpA可分为已分化型和未分化型,其中已分化型JSpA包括幼年期起病AS、幼年期起病ReA、幼年期起病PsA、幼年期起病IBD等;而未分化型JSpA是指仅具备JSpA的一个或几个状况,但不符合任何一种肯定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的病例[1]。

2、幼年期起病AS(JAS):

幼年期起病AS(JAS)约占已分化型JSpA的14.1~16.8%,而且JSpA中有50~75%在出现症状5~11年后进展为AS,因此幼年期起病AS是JSpA的主要构成部分。尽管AS的典型症状出现在青春期末或青壮年时期,但起病于16岁以前,并在后期进展为影像学表现的骶髂关节炎者,均可定义为幼年期起病AS。据调查显示,幼年期起病AS的比例在不同国家、地区和种族间存在着一些差异,1996年Burgos-Vargas报道,白种人中的幼年期起病AS的比例占9~21%,而墨西哥混血儿及韩国曾报道高达40%。1999年国内施桂英报道的262例AS中,幼年期起病AS占29.8%。故幼年期起病AS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。

3、幼年期起病AS至今仍延用成人期起病AS的诊断标准:

由于幼年期起病AS的临床诊断尚欠缺统一的早期诊断标准,目前临床上仍然延用的是成人期起病AS的诊断标准。然而,作为诊断AS必备的骶髂关节受累的放射学证据,往往在这些幼年期起病AS患者起病时并不明显(一般认为12岁以上才发生),再加上儿童骶髂关节正处于发育阶段,影像学诊断受限制,这就延误了幼年期起病AS的明确诊断,甚至造成误诊,进而影响了这部分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功能预后和成年后的生活质量。1983年国外Stone等[2]及Garcia-Morteo等学者的研究也显示,幼年期起病AS患者比成人期起病AS患者的功能预后更差。

4、幼年期起病AS的主要临床表现:

关于幼年期起病AS和成人期起病AS临床表现的异同,以及与起病年龄有关的功能预后的差异,尽管在某些种族中已有散在报道[3-4],然而笔者至今尚未见到这两种AS临床类型在国内汉族人群中的对比研究。尽管幼年期起病AS大多会迁延至成人期,且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最终都有着共同的影像学骶髂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,但在临床表现上两者均存在诸多差异。幼年期起病AS的症状更为错综复杂,其临床表现主要有4种:外周关节炎,表现为下肢非对称性单关节或寡关节炎;外周肌腱端炎;中轴关节受累;关节外表现,如体质量下降、贫血、前葡萄膜炎、心血管及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。上述4种主要临床表现可有多种不同的组合,因此幼年期起病AS的个体症状差异大且错综复杂。

5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性别、家族史、HLA-B27阳性率差异:

本研究纳入的576例AS患者中,165例为幼年期起病AS,占全部AS患者的28.7%,这与1999年施桂英报道的29.8%的调查结果相近。本研究还显示,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中的男性比例更高,这可能与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习惯,或男性症状较女性更严重以致就诊更早等就诊偏倚影响有关。幼年期起病AS组患者与成人期起病AS组患者的家族史比例相近,且两组患者的HLA-B27阳性率也相近,这与本课题组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[5]。

6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延误诊断时间差异:

本研究中,从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到最终确诊的平均时间,幼年期起病AS组为10.3年,而成人期起病AS组仅为6.8年,可见幼年期起病AS患者更容易出现误诊、漏诊。而且幼年期起病AS组中的非中轴关节症状起病者,从首发症状到出现中轴关节受累症状的平均时间为7.8年,而成人期起病AS组中的非中轴关节症状起病者仅为3.6年。究其原因,幼年期起病AS多以外周关节起病,而且一般在数年后甚至数十年后才累及脊柱或骶髂关节;而成人期起病AS多以中轴关节症状起病,发病后很快即出现中轴关节受累的临床证据。因此,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中轴关节受累症状出现较迟,应该是造成其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。

7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首发症状差异:

幼年期起病AS患者多以外周大关节不对称性破坏所致的反复发作性肿痛症状起病,受累的外周关节主要为下肢关节,如髋、膝、踝关节及足跟,其次是上肢关节,如肩、肘、腕关节,早期很少出现腰背部或骶髂关节痛等中轴症状,大多在累及其他关节甚至累及骶髂关节后才最终确诊为AS[6]。而成人期起病AS则多以腰背部或骶髂关节痛等中轴症状起病,且起病缓慢隐袭,一般为慢性下腰部钝痛,常感觉处于臀部或骶髂区深部,也可只表现为背部晨僵,活动后缓解;也有部分成人期起病AS患者从外周关节起病,最多见于髋、肩、膝关节,其次可有踝、肘及手足小关节等。

8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受累部位差异:

本研究中,与成人期起病AS患者相比,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肌腱端炎发生率明显增高;但其骶髂关节、脊柱、颈椎受累及眼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期起病AS患者;而两组患者的腊样指(趾)发生率相近。本研究还显示,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髋关节受累比成人期起病AS患者更多见。1994年Amor等[7]报道,AS患者出现髋关节受累,其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性较未受累者增加23倍。总体来看,患者功能预后差与髋关节受累紧密相关。因此,在幼年期起病AS的早期诊治中,髋关节的检测以及全身性炎症控制对改善功能预后有重要意义。

9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骨密度差异:

两组AS患者的骨密度检查中,本研究采用DEXA检测了髋骨、股骨颈和腰椎3个部位,结果发现两组AS患者髋骨部位的骨密度T值有显著差异,而股骨颈和腰椎部位的骨密度T值无显著差异,这提示幼年期起病AS患者髋骨部位的骨密度降低更明显,检测的敏感性好于股骨颈和腰椎部位,但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。

10、幼年期起病AS与成人期起病AS的影像学特征差异:

两组AS患者在影像学特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,幼年期起病AS患者的骶髂关节损害出现较迟,再加上儿童骶髂关节正处于发育阶段,存在骨骺及软骨,骶髂关节间隙增宽,影像学难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,诊断受到限制。而成人期起病AS患者的骶髂关节损害出现较早,放射学检查容易发现病变。此外在脊柱受累病例中,幼年期起病AS患者多表现为脊柱骨质疏松、椎小关节模糊,而成人期起病AS患者则多表现为脊柱骨质硬化、骨赘增生形成骨桥、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。

六、结语

综上所述,幼年期起病AS患者中的男性比例更高,且多以外周关节起病,其髋关节及膝关节受累更常见,但累及中轴关节如骶髂、脊柱、颈椎等相较于成人期起病AS患者更少见;而成人期起病AS患者则多以腰骶部症状起病,且中轴关节受累多见。此外,幼年期起病AS患者并发眼炎的发生率低于成人期起病AS患者,但合并肌腱端炎的发生率更高,且髋骨部位的骨密度降低程度较成人期起病AS患者更严重。因此,临床医生需关注幼年期起病AS和成人期起病AS临床表现的异同,以便早期诊断、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。

本文作者为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科张萍萍、古洁若,儿科牟一坤。

参考文献:

[1] Burgos-Vargas R, Pacheco-Tena C, Vazquez-Mellado J. Juvenile-onset spondyloarthropathies[J]. Rheum Dis Clin North Am, 1997, 23(3): 569-598.

[2] Stone M, Warren RW, Bruckel J, Cooper D, Cortinovis D, Inman RD. Juvenile-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functional outcomes than adult-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[J]. Arthritis Rheum, 2005, 53(3): 445-451.

[3] Aggarwal A, Hissaria P, Misra R. 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it the same disease as adult ankylosing spondylitis[J]. Rheumatol Int, 2005, 25(2): 94-96.

[4] Lin YC, Liang TH, Chen WS, Lin HY. Differences between juvenile-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adult-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[J]. J Chin Med Assoc, 2009, 72(11): 573-580.

[5] Mou Y, Wu Z, Gu J, Liao Z, Lin Z, Wei Q, Huang J, Li Q. HLA-B27 polymorphism in patients with juvenile and adult-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n Southern China[J]. Tissue Antigens, 2010, 75(1): 56-60.

[6] 邓星河, 唐文杰, 孔庆聪, 康庄, 何炳均, 梁秀卿.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[J]. 新医学, 2005, 36(10): 585-586.

[7] Gensler L, Davis JC Jr.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juvenile-onset spondyloarthritis[J]. Curr Opin Rheumatol, 2006, 18(5): 507-511.

1 条评论

301AS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