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例报告: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肺结核1例
患者男,27岁,诊断强直性脊柱炎2年。一直服用泼尼松5mg,每日1次;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,每日2次治疗,病情稳定。1个多月前,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、咳痰,伴有傍晚发热,最高达38.2ºC,于当地县医院做胸部CT考虑双肺结核,给予停用泼尼松,并开始服用结核病防治所配发的组合板药抗结核治疗(即每片分别含利福平150mg,异烟肼75mg,吡嗪酰胺400mg,乙胺丁醇275mg),每日晨起空腹口服4片;同时给予护肝片3片,每日3次预防保肝治疗。因服药1周后出现胃部反酸,给予停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。继续治疗1个月,患者咳嗽、咳痰、发热等不适均有所减轻,但逐渐出现胃部反酸加重,食欲不佳,伴恶心,未呕吐,同时逐渐出现腰膝疼痛,活动度减弱,于我院就诊。
入院后查体:胸廓对称,双肺呼吸音粗,未闻及啰音,略驼背,“4”字试验阳性。复查胸部CT较上1个月病变已有所吸收好转,X线示骶髂关节炎III期。实验室检查肝、肾功能、血常规正常,红细胞沉降率92mm/1h。给予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:利福喷丁0.45g,每周2次饭后服用;吡嗪酰胺0.5g,每日3次饭后服用;乙胺丁醇0.75g,饭中服用;异烟肼0.4g,每日1次静脉滴注。同时泼尼松10mg,每日1次;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,每日2次治疗强直性脊柱炎。患者胃肠道不适、腰膝疼痛逐渐缓解,半个月后将泼尼松由10mg,每日1次口服改为5mg,每日1次口服;同时异烟 肼由静脉滴注改为早餐前口服。患者病情一直稳定,至今已抗结核治疗3个月,未再出现胃肠道不适,无咳嗽、咳痰、发热等结核相关症状,近期胸部CT显示肺部结核病变已大部分吸收,无明显腰膝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等障碍。
讨论
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,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-B27基因呈强关联性。某些微生物(如克雷白杆菌)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,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,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,并以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,属自身免疫病,至今尚不能治愈。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炎症,减轻或缓解症状,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,防止畸形。要达到上述目的,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,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,包括教育患者和家属、体疗、理疗、药物和外科治疗等。
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[1]。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可导致免疫系统防御机制降低,使得患者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均降低,出现机会感染或使陈旧性结核复发的机会增加[2]。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肺结核时,综合医院医生更倾向于将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停用,先抗结核治疗,结核病治愈后再重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。殊不知,如此治疗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、延误病情、造成不可逆性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,还会给患者产生严重心理负担,甚至引起恶性伤医事件。目前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为:两病兼治,不避讳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类药物;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剂量适当,抗结核治疗疗程适当延长[2]。
由于抗结核治疗疗程长,药品对消化系统刺激性大,加之患者合并有强直性脊柱炎,相应对症治疗加重消化系统负担,常规服药方案及方法有时不能坚持。因此,Torun[3]提出,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,需调整治疗方案及用药时间、用药剂型等,以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适感,增加患者的依从性,达到最终治疗效果。
本文作者为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肺一科赵晓慧。
附表:常用抗结核药物成人剂量和主要不良反应
参考文献:
[1] 蒋明, 林孝义. 中华实用风湿病学[M]. 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4:8.
[2] 高微微,李琦. 特殊人群结核病治疗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1:181-190.
[3] Torun T.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[J]. Int J Tuberc Lung Dis,2005,9(12):1373-1377.
强友如有疑问,请在评论区留言。或扫描站点二维码,加入301AS强友微信群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