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辛的毒性反应及其安全剂量探析

强直性脊柱炎(AS)为自身免疫性疾病,属中医“痹证”范畴。而细辛辛烈、窜透、通阳气、散寒结、历来视之为治疗痹证要药。据现代药理学研究,细辛根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抗炎和抗惊厥等作用。但其用量自古有“细辛不过钱”之说,此学说可追溯到《证类本草》最早引用南宋陈承《本草别说》语“细辛不过钱”,后人多承袭此说,谓过一钱则气不通则死[1]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从1953年第1版至1995年第6版,都载有细辛用量内服1~3克,外用适量。因此各大型医院都遵守此规,凡细辛用量超过3克者,均需由处方人郑重签字,药房方可发药,以示负责,但仍有个别处方应用细辛超过3克者,甚至有的用量高达50克。如何对待细辛的毒性,古今尚无统一认识。本文就细辛应用中应掌握充分的科学依据,既不能被3克用量所束缚,又不能盲目而没有根据的大剂量应用等问题,作如下探析。

一、有毒、无毒之说

古往今来,“细辛不过钱”已成为医院临床用药的一条戒律,《本草别说》曾记载“细辛,若单用末,不可过半钱匕,多即气闷塞,不通则死”。《本草新编》语“细辛,止可少用,而不可用多,亦止可共用,而不可独用,多用则气耗而痛增,独用则气尽而命丧”。然而也有医家并未认为细辛为剧烈有毒之品,如《本草经疏》曰:“细辛味辛温而无毒,入手少阳、太阳经风药也”。民间或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药医师,也有不受“细辛不过钱”之限制,有的用量达5o克,不但未见毒副作用,反而能起沉疴。更有人认为“细辛不过钱”之说不能成立,如党氏[2]用细辛治疗心动过缓,少则15克,多则50克,获效颇捷。李氏[3]治疗坐骨神经痛用细辛12~15克,而且临床实践证明低于12克,则疗效不佳。刘氏[4]用细辛40克,治疗血栓闭塞性静脉炎,远远超过了习惯用量,并未发现不良反应。最大用量是《和剂局方》加味三五七散作汤剂服的方中,细辛用量为900克。近代有临床报道治疗风湿性关节炎,用细辛多达160克,且安全有效连用半年之久。

但服用细辛而引起毒性反应者也有之,如刘氏[5]报道了一寒痹(风湿性关节炎)患者,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,方中用细辛6克(后下),3剂水煎服,药尽无不适感,二诊因疼痛未除将细辛用至9克,患者回家煎服2剂后2小时,出现心慌、气短、胸闷、动则加甚, 结合其它检查,诊断为应用细辛过量而引起的急性心衰,停药后经抢救,中毒症状消失。另报道一患者因头痛、牙痛在80分钟内共服15克细辛,引起毒性反应,经抢救而缓解。以上可见无论从文献记载、临床应用等方面,对细辛的毒副作用也尚无统一的认识。

二、现代药理研究

现代药理研究证明,细辛有麻醉、镇痛、解热、抗菌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提高机体代谢功能等作用,对中枢系统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细辛中所含黄樟醚确有使动物呼吸麻痹的作用[6]。华细辛挥发油作动物试验,初呈兴奋状态, 继则陷入麻痹状态,终经呼吸麻痹而死亡,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[1]。华细辛挥发油对蛙、小鼠、兔等,初呈兴奋现象,继即陷入麻痹状态,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,同时反射消失,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,对心肌、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。醇浸出液在兔身上,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;对小鼠灌胃与静脉注射,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23.75毫克及7.78毫克/10克,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[7]。

三、结论

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,细辛确有一定的毒性作用,其毒性作用决定了不可过量应用。细辛有一定的毒性作用,但毒性的大小与剂型有关。细辛入药以水煎为宜,煎煮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,以减少毒性。但也应视情而定,凡用量大,并以温经散寒或化饮止痛为目的者,煎煮时间应稍长;而以解表通窍为目的者且用量少者,则煎煮时间不必过长[3]。细辛的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,有毒成分为黄樟醚, 后者挥发性强,长时间煎煮则黄樟醚的成分会大大下降,而不影响有效分甲基丁香酚的煎出,曾有人建议细辛入汤剂宜先煎40~60分钟为好[1]。

细辛又有品种、质量之差异,据报道我国目前有31种,4个变种和1个变型。北细辛含甲基丁香酚较多(40%左右),用量宜轻;而南细辛质量较差,有效成分较低,可适当加大用量[1]。所以细辛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律,即单用不可剂量过大,应遵循“细辛不过钱”的警言;配伍的用量可稍大,但作丸剂、散剂等直接吞服者应少些,以免中毒;此外,患者的体质强弱、体重、年龄、性别、疾病的轻重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。蒋氏[8]根据长期用药的经验,认为细辛水煎用量以6~9克为宜,增大用量至12~18克,多数患者服后出现眩晕、无力等副作用,用量越大反应越大,当用量减至10克以下时,副作用消失。

细辛作为一药多能药物,临床疗效颇佳,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,一定要因人而异,因病施药,剂量过小难以奏效,盲目加大亦适得其反。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和实际临床经验时,仍须避免盲目大剂量应用。总之,探索细辛的应用剂量、制剂、煎煮时间及用药方法,确定最佳用药方案,确保临床用药安全,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参考文献:

[1] 高学敏,宁树立. 细辛的临床应用和毒性反应. 中医杂志,1993,34(8):456.

[2] 党铎. 心动过缓唯重细辛. 中医杂志,1993,34(7):390.

[3] 李述文. 细辛治疗坐骨神经痛. 中医杂志,1993,34(7):391.

[4] 刘亚娴. 细辛通血闭开结气. 中医杂志,1993,34(6):36.

[5] 刘福礼,张韧闻,周超凡. 服细辛过量出现心衰1例. 中国中药杂志,1995,20(7):440.

[6] 蓝恭洲. 细辛用量探讨. 天津中医,1993,6:27.

[7] 江苏新医学主编. 中药大辞典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6,1479.

[8] 蒋昌烈. 细辛治疗跌打伤效果好. 中医杂志,1993,34(6):327.

文章标签 :
1 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